计算机行业深度报告安全可控云5G应用

(获取报告请登陆未来智库)

1、年年初以来计算机行业超额收益明显,基金聚焦细分龙头

2、安全可控、云计算、5G应用:寻找产业大势中的大机遇

2.1、政策不断催化,行业维持高景气,安全服务与新兴安全崛起

2.1.4、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安全服务占比有较大提升空间

国内网安市场中硬件仍为主体,与发达国家相比安全服务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市场安全结构中,硬件仍为市场主体。赛迪顾问统计口径下,年硬件市场份额占比为48.10%,近年来占比呈逐步下降的趋势。预计年硬件市场份额将降至41.30%。随着行业越发强调解决方案及安全服务,不单纯销售网络安全设备,我们预计未来安全服务份额将持续提升。

以安全牛分类来看,安全服务分为6个大类:安全咨询、攻防训练平台、安全培训教育、渗透测试、评估加固安全运维、安全集成。过去几年,政府、企业端对于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提升,从过去的事后处理逐渐演变为事前防御,而安全运营服务可以帮助企业提前感知安全威胁,并通过定制来实现适合企业自身的安全运营体系,因此安全服务市场在过去几年始终保持较快的增长。此外,安全服务作为一种定制化解决方案,不仅能够提升客户粘性,也能带动如态势感知平台、APT检测工具、威胁情报产品等销量。

……

2.1.5、物联网带来安全产业新机会,新领域大有可为

万物互联,安全先行。物联网的多源异构性、开放性、泛在性使其面临巨大的安全威胁,此外,相比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接入海量设备,其安全性和复杂性也呈正比增长,这就使得物联网时代的安全问题变得更加严峻。

物联网安全风险分析。物联网实现万物互联的核心在于:由分布在各节点处的传感器采集所需的数据,然后由通信网络传递、汇聚,再由平台进行处理、分析,最终应用于各行各业,因此,物联网架构一般可分为四层: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感知层”终端安全问题主要在于终端设备存储、计算能力有限,在其上部署安全软件或高级的加密算法会增加设备运行负担,甚至导致宕机。“网络层”安全问题主要系其异构网络通信传输模型更为复杂,其协议破解、算法破解等暴力破解方法时有发生。“平台层+应用层”的安全威胁往往源于内部管理或外部渗透,其安全风险危机整个网络生态。

全球物联网规模快速增长,安全支出持续增加。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物联网是实现万物感知、万物互联和万物智能的重要基石,随着年6月NB-IOT标准正式落地,据GSMA预测,年全球物联网设备联网数量将达到亿,物联网在垂直行业的应用将迎来爆发。

物联网的安全需求不容忽视,市场潜在规模巨大。物联网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便携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物联网世界存在各种协议和标准的问题,过于复杂的架构以及设备厂商在安全方面的忽视,汽车、医疗设备、智能家居等物联网设备安全风险剧增,因此市场对安全的需求规模也会越来越大。据Gartner年3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用于物联网安全的支出整体呈增长的趋势,年支出为0.亿美元、年支出11.74亿美元,并且预测到年,将达到31.18亿美元。而在产业高速发展、规模急剧扩张的背后,是物联网厂商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投入不足的现状。

2.1.6、工业互联网建设持续推进,工控安全新业务迎来发展良机

全球工控信息安全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据市场研究公司MarketsandMarkets数据显示,年全球工控信息安全市场规模约87亿美元,预计年全球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市场规模为.4亿美元,未来仍将保持稳步增长。

国内工控事件频发。工业互联网在国内的推进无论从国家政策层面还是企业实际落地层面都得到了积极的重视,工业互联网的信息安全保障随之而来,伴随着国家“互联网+制造业”、“三去一补一降”等政策的不断推进落实,工业互联网的推进速度必将不断加快,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不容忽视。一旦工控系统被攻击,将严重危害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生活,保障工控安全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工控安全事件频发,引起损失严重。

国内工控安全标准已经建立。年,工信部完成并实施GB/T-《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标准,为工控系统安全建立国家标准。年,工信部印发《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为企业进行工控系统安全防护提供了指导方向,就安全软件选择与管理、远程访问安全、身份认证、落实责任等十一个方向进行了标准规划。年6月工信部发布《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指南》,为工业控制安全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标准与指导。

工控安全有望在未来3-5年步入快速成长期。伴随着国家各个部委的政策指引,国家相关资金的支持以及各个控制系统运营企业对工控安全重视程度的提升,工控信息安全有望迎来一个较好的发展时期。有望在未来3-5年进入快速成长期。

2.1.7、IT基础架构向云转型,云安全需求提升

IT基础架构向云转型,云安全需求提升。从基础架构来说,企业开始逐渐使用IaaS和SaaS来替代传统的数据中心及基础应用软件,因此更多的敏感数据往往存在于云端。按照Gartner预计,5G技术将会充当传统架构向云架构转型的催化剂,在这种架构下,将网络和安全即服务(Security-as-a-Service)整合为基于云交付的“安全访问服务边缘(SASE)”的需求将会显著增加。这个市场将网络即服务和网络安全即服务,如SWG(Web安全网关)、CASB(云访问安全代理)、FWaaS(防火墙即服务)融合在一起,我们将其称为“安全访问服务边缘”(SASE),其主要是作为基于云的服务交付的。

云安全增速预计未来三年高于传统安全增速。根据赛迪顾问预测数据显示,中国云安全市场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整体的市场规模将随着云计算市场规模的增长而快速崛起。年,中国云安全市场规模达到37.8亿元,增长率达44.8%,未来3年内预计仍将保持每年40%的高速增长。

2.1.8、大数据安全产业发展迅速

我国大数据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但近年来发展迅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数据发展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年中国大数据产业总体规模为4,亿元,同比增长30%;年大数据核心产业规模为亿元,增速达到40.5%,预计-年增速将保持在30%以上。

伴随着国家政策激励以及大数据应用模式逐步成熟,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大数据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到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达到亿元。随着数据资产价值持续攀升、大数据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大数据技术在改善社会生产生活的同时,其安全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传统数据安全无法满足大数据安全需求。

大数据安全涉及到数据全生命周期的防护,需要从“以系统为中心的安全”转换到“以数据为中心”的安全思路上来。大数据场景下,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不完善、内控制度不健全也会导致数据的泄露;数据复杂度大幅增加,数据存储形式、使用方式和共享模式均发生变化,无法适应大数据时代下的安全防护需求。大数据安全是用以搭建大数据平台所需的安全产品和服务,以及大数据场景下围绕数据安全展开的大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护。大数据安全主要包括大数据平台安全、大数据安全防护和大数据隐私保护,产品主要包含大数据系统安全产品、大数据资源发现、大数据管理运营、敏感数据梳理、大数据脱敏、应用数据审计、大数据审计等。

根据赛迪顾问报告预计显示,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预计将在年达到69.7亿元。近年来,中国大数据安全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年总规模达到了28.4亿元。随着大数据安全市场的成熟,年均增长率预计将逐步提高,市场规模预计将在年达到69.7亿元。当前,大数据安全业务已经被各大传统安全企业纳入未来企业战略布局重点和重要商业化盈利点。

2.2、国产替代:芯片、操作系统等领域国产替代空间大,华为、CEC体系未来国产替代机会较大

2.2.1、硬件设施、基础软件国产替代空间大

在国产替代的进程中,从底层芯片到应用层,出现了全面国产替代良机。IT行业自主可控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基础设施、平台软件和应用软件。目前我国针对以上三个领域的国产替代正在有序展开,部分产品已在关键部门部署,实现了国产替代产品从0到1的跨越,未来随着整个国产化IT系统生态进一步丰富,相关产品有望从关键部门向国民经济支柱行业应用以及民用延伸。

2.2.1.1、硬件设施:存储芯片国产替代

1、芯片:国产替代空间巨大,大基金再次加码芯片产业

集成电路产业对外依存度较大,国产替代空间大。据海关统计,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量首次超过了亿美元,达到了亿美元(+19.8%),进口量达到了.7亿个(+10.8%)。出口方面,年出口量仅为亿个,出口金额.36亿美元。进出口金额逆差.64亿美元,进出口量逆差.7亿个。集成电路进口额是出口额的三倍多,集成电路进口数量将近出口数量的两倍,集成电路对进口的依存度较大,国产替代空间较大。

集成电路政策持续发布,大基金加码芯片产业。在巨大的集成电路贸易逆差下,国家加大力度支持国内集成电路企业发展。一方面对半导体企业降税,另一方面成立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对其进行投资。大基金一期规模亿元,已于年基本投资完毕,撬动亿元的地方及社会资金,总计约亿元资金投入集成电路行业。年10月,大基金二期成立,规模高达.5亿元,若按1:3的比例撬动地方及社会资金,则总计投入集成电路产业的资金有望超过亿。

2、存储:存储芯片自产率低,国产替代空间大

全球存储器芯片市场被国外巨头高度垄断。根据Gartner统计,年全球半导体营收总计亿美元(+13.4%),其中存储器占比34.8%达到.92亿美元,位居半导体各类别之首。从产品形态来看,年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及NAND(闪存)市场规模分别达到亿美元,亿美元。根据DRAMeXchange数据显示,年DRAM市场前三份额的公司分别为韩国三星43.90%、海力士29.5%和美国镁光22.1%,FlashMemory市场前三分别为三星35%、日本东芝19%和闪迪15%。

国内存储芯片销售额占全球50%以上份额,物联网产业爆发推动行业规模持续增长。中国存储器产品市场长期位居世界前列,根据观研天下数据,年国内存储芯片市场规模亿,占据全球市场的一半以上,但国内存储芯片的自制率很低,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在物联网时代来临之时,联网设备数量将会呈现指数型提升,存储器市场规模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增长高峰期。

2.2.1.2、基础软件: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的国产替代

1、国产操作系统

PC操作系统由Windows长期垄断。根据Statcounter统计,年国内桌面操作系统中,微软市占率达到了98.81%,在Windows系统长期霸占桌面操作系统的同时,也带动了与之兼容的IntelX86CPU成为市场主流。Wintel是微软的Windows和Intel拼接成的一个词,代表了微软和英特尔两家公司在桌面计算机CPU、操作系统领域形成的联合垄断联盟。根据Statcounter数据,年11月,Windows系统市占率尽管有所下滑,仍旧高达87.89%,其垄断地位始终未受到颠覆式的挑战。

国产操作系统竞争格局尚未清晰,中标软件、天津麒麟合并有望打造统一操作系统。目前国内操作系统依托开源,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中标麒麟、银河麒麟、普华、红旗、欧拉等等,整个格局尚未明朗。年12月,中国软件发布公告,旗下子公司天津麒麟换股收购子公司中标软件,本次交易完成后,中标软件将成为天津麒麟的全资子公司。此次整合后,中国软件对中标软件及天津麒麟的话语权将会提升,我们预计未来有望整合两家操作系统公司在人才、研发、适配等方面的能力,打造统一技术和生态体系的国产操作系统。

国产操作系统有望在全平台操作系统领域实现弯道超车。随着5G、AI、云计算等技术快速发展,物联网时代即将到来,物联网操作系统作为核心软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谷歌正在测试的Fuchsia系统就是基于此理念,可以无缝兼容手机、平板和PC,目前已开放源代码,计划在未来三年内使其取代Android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动操作系统。而近期华为可能将推出的鸿蒙系统也针对5G、物联网进行优化,已确定能兼容目前Linux、Android与Web应用,预计能够覆盖全平台,如果华为成功,有望构建一个全新的全平台操作系统。

2、中间件

国内中间件市场持续增长,市场主要由IBM、Oracle主导。根据IDC的定义,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服务程序,分布式应用软件借助这种软件在不同的技术之间共享资源,其位于客户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之上,管理计算资源和网络通信。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普及以及政务大数据、智慧城市、企业上云等行业数字化热点项目的推进,催生出大量新的市场需求,促进了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据CCWResearch统计,年国内软件基础设施(中间件)市场总体规模为65.0亿元(+9.6%),预计年软件基础设施(中间件)市场总体规模将达到72.4亿元,同比增长11.4%。根据普元信息及CCWReaearch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中间件市场中,IBM、Oracle市场份额高达50%,且由于其具备从底层硬件到上层服务的全套产品体系,具备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国家政策陆续出台支持中间件的发展。如我国“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反复提及并强调加快在基础软件行业的国产化布局,且对基础软件的政策扶持逐渐明确为对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中间件三大类软件的支持。

3、数据库:国产数据库替代空间大,云数据库领域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随着国内信息化进程加快,数据库软件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数据库软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基础软件,是我国信息化建设中需求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软件之一。国产数据库软件经过多年发展,已成功应用于政府、军队、教育、电力、金融、农业、卫生、交通、科技等行业和领域,为国家信息安全和国民经济信息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根据中研普华数据,年国内数据库软件市场规模达到了.96亿。

国产数据库市占率低,国内厂商替代空间大。数据库作为核心基础软件,是IT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由于其技术门槛较高,国内厂商竞争力较弱,因此市场长期被甲骨文、IBM、微软等国外厂商所把持,Oracle、IBM和微软三家厂商占据市场份额超六成,国内厂商的订单主要靠政府采购,国产化率非常低,不超过10%。

此外由于国产传统数据库产品在稳定性、性能同国际厂商差距较大,短期追赶的可能性不大。

云原生数据库国内厂商有望迎来弯道超车。目前数据库行业呈现出明显的云化特征,云数据库具有高性能、高可用性、免运维等特点,且改变了数据库传统的商业模式。用户不再支付许可证费用,而是按照用量来付费;根据Gartner预测,到年,75%的数据库将位于云平台上。目前阿里、华为、腾讯在云数据库上取得积极进展。年阿里凭借其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商用关系型云数据库POLARDB成功入选Gartner年数据库魔力象限,位列全球云数据库市场份额第三名。年华为发布两款云数据库产品Taurus和Gemini。伴随着国内巨头在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深度布局,云数据库有望在巨大应用场景支撑下实现份额的快速提升。

2.2.2、以华为、CEC为代表的国产替代体系未来机会大

鲲鹏计算产业正在从底层架构开始重新构建中国自己的计算生态体系,我们认为相关国产计算机公司将受益。从行业布局角度来看,云计算、人工智能、无人驾驶都是其重点布局方向,从IT架构角度其深度布局的赛道主要为,CPU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存储,我们认为随着底层架构的完善,未来将会带动整个上层应用的全面发展,借助这一机遇,国内计算机公司体量有望实现快速提升。年9月,华为携手合作伙伴发布《鲲鹏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从产业定位、前景分析、应用分析、发展规划等各方面详细地阐述了鲲鹏计算产业发展的规划。

CEC体系实现完整闭环,PK2.0体系有望带动相关公司发展。目前中国电子作为自主可控的排头兵,已具备提供全套国产IT设施和生态的能力。年10月20日,中国电子PK2.0体系首次全新亮相,该体系核心由飞腾系列CPU及麒麟4.02系列操作系统组成,兼容移动、云、(虚拟化)、大数据和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的产品组合生态,融入当代云物移大智等主流技术,贯通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是面向现代数字城市和网络信息体系的未来国内主流生态技术体系,目前已在多个行业实现规模应用。随着PK2.0体系进一步渗透,我们认为CEC体系的公司中如中国软件、中国长城等有望受益。

2.3、云计算:确定性大趋势中把握IDC和SaaS细分龙头机会

2.3.1、全球云计算持续增长,中国市场空间广阔

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预计在年将超过2亿美元。据Gartner统计,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年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达亿美元,增速23%,预计年市场规模将超过2亿美元。

受益于政策利好和产业发力,我国云计算行业成长迅速。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报告,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已达.7亿元,同比增长34.1%,过去四年复合增速达35.11%。未来,中国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等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将继续带动云计算的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5G等前沿科技的落地将全面促进云计算和相关领域的结合与发展,所以我国云计算行业仍将维持较高增速。根据报告预测,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将达到亿元,未来四年复合增速达24.46%。

2.3.2、服务器、IDC厂商受益于IDC建设需求增加

云计算北美巨头资本开支回暖。随着北美云计算巨头的三季报逐渐发布,CAPEX明显回暖,谷歌Q3资本支出为67亿美元,同比增长27%,超过营收增速。另一方面,Q3英特尔DCG营收创历史新高,环比提升28%,由于下游市场存在滞后反应,预计Q4服务器市场出货量将有望大幅提升。

国内服务器出货量预计将持续增长。根据IDC数据显示,年上半年,中国X86服务器市场从厂商来看,按出货量前三名厂商依次为浪潮、戴尔和华为,按销售额前三名厂商依次为浪潮、华为和新华三。新技术和新应用将给服务器市场带来新的活力,云、边缘计算、软件定义基础架构以及面向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并行计算工作负载的异构计算,有望继续拉动服务器市场保持增长,根据IDC预测,到年中国X86服务器出货量将超过万台,未来5年整体市场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9.7%。

全球IDC行业市场规模维持稳定增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IDC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止至年全球数据中心投资规模为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加.69%,对数据中心投资规模的增加促进了全球IDC行业的发展和行业规模的上涨。目前,全球IDC行业的发展形成了以谷歌、亚马逊等为代表的IDC发展布局,推动了全球数据中心业务的发展,至年,全球IDC市场在云计算业务的带动下继续保持较稳定增长,整体市场份额达到.7亿美元,增速为18.3%。年全球IDC规模将维持稳定的上升趋势,规模约为亿美元。

中国IDC市场规模占全球比重不断提升。随着我国数据中心发展政策向好及资金扶持力度的增强,我国IDC行业市场规模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全球,同时中国市场规模占全球规模的比重增幅明显。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统计预测,在年我国IDC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了亿元,其规模占比有望超过30%。

政策不断激励叠加5G流量助推,IDC市场不断增长。过去几年间我国政府大力推动云计算、大数据、5G等现代信息产业发展,5G最革命性的意义在于与工业设施、医疗仪器、交通工具等的深度融合,有效满足工业、医疗、交通等垂直行业的多样化业务需求,形成智慧城市、远程医疗、工业自动化、自动驾驶等垂直领域的典型应用,实现万物互联的愿景。5G网络是这些行业发展的基石,而这些业务的发展也将带来的数据流量的爆发,目前,我国工信部也已明确表示中国将于年实现5G规模商用,届时,移动数据流量将迎来一个更为蓬勃的持续爆发期,作为基础设施中的重要一环,迅速扩张的流量规模和数据资源势必会进一步推动IDC行业发展。

2.3.3、SaaS领域重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luoxingye.com/wljy/164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